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利用异化金属还原菌构建含糖微生物燃料电池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环境中的一些微生物通过还原金属氧化物进行无氧呼吸,而石墨电极与金属氧化物相似,也可以作为这类微生物呼吸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利用这类微生物构建微生物燃料电池,以糖类物质为燃料,对电池产电情况、产电原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以Rhodoferaxferrireducens为产电微生物,在外接电阻510Ω条件下,以葡萄糖为燃料,常温下产生的电流密度达158mAm2(平台电压为0.46V,电极有效接触表面积为57cm2),且循环性能良好。更换燃料为其它糖,发现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糖进行产电;通过SEM观察发现大量微生物吸附在石墨电极上,用Bradford法对运行20d后电池的细胞量进行定量,测得悬浮细胞蛋白浓度为140mgL,吸附在电极上的生物量为1180mgm2。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细菌还原实验,发现吸附在电极上的微生物对电压的产生贡献最大,具有电化学和生物学活性;悬浮细胞对产电贡献很小,不具有电化学和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82.
酵母菌中表达的新疆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酵母菌中表达的新疆家蚕抗菌肽 (CecropinXJ)的抗菌特性。根据琼脂孔穴扩散法,检测抗菌肽的热稳定性、抑菌效价、对氨苄青霉素抗性菌的抑菌作用,并检测了抗菌肽对酸碱盐、人造胃液的耐受性及其抗菌谱。结果显示新疆家蚕抗菌肽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能够杀灭氨苄青霉素抗性菌、对酸碱盐、人造胃酸有一定的耐受性,其杀菌活力为:1mg抗菌肽与1200U的氨苄青霉素杀菌活力相当。新疆家蚕抗菌肽能够不同程度地杀灭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这一发现将为抗菌肽在农业、医疗卫生、畜牧业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为深入研究抗菌肽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3.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植物抗病相关代谢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受到病原真菌侵染时往往通过调节体内代谢物的产生来增强自身抗性,代谢组学技术是研究植物抗病相关代谢物的重要工具。指认植物抗病相关代谢物不仅利于深入探讨其抗病机制,还可与其他组学技术结合,辅助抗性品种鉴定和抗病品种培育。该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指认植物抗病相关代谢物的流程、已发现的抗病相关代谢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了目前应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植物抗病相关代谢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84.
水貂冠状病毒(Mink coronavirus,MCoV)属于冠状病毒科α冠状病毒属的成员,通常会引起以卡他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水貂流行性卡他性胃肠炎(Mink epizootic catarrhal gastroenteritis,ECG).该病已在各国许多貂场暴发,给养貂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自1975年报道ECG以来,水貂冠状病毒的研究进展,包括MCoV的基因组结构、遗传进化分析、受体特点及ECG的诊断及防治,以期引起人们对水貂冠状病毒的重视,为水貂冠状病毒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背景]布鲁菌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对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有着巨大的威胁。利用新型报告基因NanoLuc荧光素酶构建一种可以检测布鲁菌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质粒,对于研究布鲁菌毒力基因的调控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制备NanoLuc荧光素酶多克隆抗体,构建一种基于NanoLuc荧光素酶报告布鲁菌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质粒,并通过测定bcsp31基因启动子和virB启动子活性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构建NanoLuc荧光素酶原核表达载体pET-Nluc,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以广宿主质粒pBBR1MCS为骨架,构建质粒pNluc、pBcsp31-Nluc和pVirB-Nluc,通过电转化构建S2308(Nluc)、S2308(Bcsp31-Nluc)和S2308(VirB-Nluc)重组菌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测定bcsp31基因启动子和virB启动子活性;比较分析virB启动子在胞内感染条件下和体外培养条件下的活性。[结果]通过原核表达获得NanoLuc荧光素酶重组蛋白,并制备得到效价高于1:100 000的多克隆抗体;成功构建pNluc、pBcsp31-Nluc和pVirB-Nluc质粒以及S2308(Nluc)、S2308(Bcsp31-Nluc)和S2308(VirB-Nluc)重组菌株;体外培养条件下测定bcsp31基因启动子和virB启动子活性,结果显示pNluc质粒可以精确报告其活性;测定virB启动子在胞内诱导条件下和体外培养条件下的活性,结果显示virB启动子活性在胞内感染条件下明显增强。[结论]构建了基于NanoLuc荧光素酶报告布鲁菌基因启动子活性的质粒,并验证其可以精确反映布鲁菌基因启动子活性,为研究布鲁菌毒力基因以及揭示其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染色质在细胞核内的缠绕、折叠及其在细胞核内的空间排布是真核生物染色质构型的主要特征。在经典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显微观察的基础上,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Hi-C及ChIA-PET染色质构型捕获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及植物细胞核染色质构型的研究中,并以新的角度定义了包括:染色体(质)域(chromosome territory)、A/B染色质区室(compartment A/B)、拓扑偶联结构域(topological associated domains,TADs)、染色质环(chromatin loops)等在内的多个更为精细的染色质构型。利用以上两种主流技术,越来越多的植物物种染色质构型特征被鉴定、分析和比较。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近年来以植物细胞为模型的细胞核染色构型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各级染色质构型特征的组成、建立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研究植物染色质构型技术的瓶颈和突破性的技术进展,并对后续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影响.方法:选择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纯全麻者为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者为治疗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流式细胞术测定CD4+T及CD8+T细胞亚群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2的浓度.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的CD4+T细胞、CD4+/CD8+比值和血清IL-2浓度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CD4+T细胞及IL-2下降程度不如对照组患者明显,且恢复较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在麻醉手术后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复合麻醉较单纯全麻的免疫抑制效应低且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8.
智利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智利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的多样性。【方法】分别采用选择性分离培养和非培养的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来自智利南部海域海洋沉积物中放线菌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6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分离放线菌;利用放线菌特异性引物对样品总DNA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扩增并构建了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别挑选不同培养特征的22株放线菌和59个基因克隆进行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测定分离的放线菌对海水的依赖性及产生抗菌活性化合物的能力。【结果】共分离到328株放线菌;挑选的22株放线菌分别属于小单孢菌属、多形孢菌属、链霉菌属、迪茨氏菌属、气微菌属和短状杆菌属;挑取的59个克隆属于40个分类单元,其中60%分类单元属于放线菌门放线菌亚纲、酸微菌亚纲和红色杆菌亚纲,另外40%的分类单元在放线菌内形成几个独立的进化分支,有可能代表放线菌新类群。22株放线菌有19株具有抗菌活性,50%的生长依赖海水的放线菌也具有抗菌活性。【结论】智利海域沉积物存在丰富的放线菌系统发育多样性并能产生活性次级代谢产物,而且还蕴藏丰富的新类型的放线菌资源。  相似文献   
89.
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有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有较好的防效和较长的持效,一次施药可兼治多个峰次。20%氯虫苯甲酰胺150mL/hm2、40%氯虫·噻虫嗪120g/hm2和2.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750mL/hm2在二化螟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药后8d对幼虫防效分别达94.7%、91.2%和91.0%;药后18d的防效依次为99.0%、98.0%、73.2%,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处理防效仍高于药后8d,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防效明显下降;药后18d对主峰保苗效果(枯心)氯虫苯甲酰胺和氯虫·噻虫嗪分别为99.0%、98.0%,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理偏低,为73.2%。对后峰保苗效果(枯鞘)氯虫苯甲酰胺为84.9%好于氯虫·噻虫嗪处理的69.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防效仅为7.1%。氯虫·噻虫嗪不同时期施药处理后,主峰卵孵高峰后14d考查,防治效果和保苗效果以卵孵高峰施药最好,其次为2龄幼虫高峰期施药;主峰卵孵高峰后24d考查,主峰卵孵高峰至3龄幼虫高峰施药对主峰均有较好的防效,但对后峰的防效,随着施药时间推迟而提高,但在螟虫重发地区施药过迟,前期的大量枯鞘会影响稻苗生长与分蘖。因此作者建议在二化螟发生量大、后峰数量多地区,采用主峰卵孵高峰和后峰卵孵高峰2次防治对策,在螟虫发生较轻、后峰数量较少或全代发生较为集中地区,可根据当地虫情发生情况,适当推迟施药,达到一次用药,解决全代螟害。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持效期较短,可根据螟虫发生峰次施用。  相似文献   
90.
北洛河流域食蚜蝇科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及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北洛河流域的食蚜蝇科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北洛河流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隶属于古北界的华北亚区,该区分布有食蚜蝇科昆虫52种,隶属于2亚科11族29属,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纪录种和7个陕西新纪录种。其区系组成特点是:古北界有17种,占总数的32.7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有35种,占总数的67.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